|
【技术标准】标准互认助一带一路项目顺畅落地 |
【jishubiaozhun】2018-5-30发表: 标准互认助一带一路项目顺畅落地 “由技术标准带来的风险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一大风险。每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我国贸易造成的损失达110亿~150亿美元,约占贸易总额的0.5%,但因标准导致的损失则达400亿~500 标准互认助一带一路项目顺畅落地“由技术标准带来的风险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一大风险。每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我国贸易造成的损失达110亿~150亿美元,约占贸易总额的0.5%,但因标准导致的损失则达400亿~500亿美元,大大超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首任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孙振宇在5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同期配套活动“一带一路”标准服务“走出去”研讨会上如是表示。研讨会上,来自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行业知名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为帮助企业“走出去”化解因标准产生的风险建言献策。他们认为,以专业化数据研究,专业数据库建设推动标准互认将让“一带一路”项目落实得更加顺畅。 “一带一路”风险中标准首当其冲 国际经贸标准化促进会会长王忠敏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标准问题。中国标准一出国门就会遭遇滞后问题。因为中国标准使用的是中文,而国际标准化组织通用的官方技术标准使用的是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根据wto规则,中国官方强制性标准实施前必须提前半年向wto通报,经过翻译、wto审议、提出相应修改意见、通过等步骤后,中国才能遵循该项标准开展国际贸易。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柯永果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国际经贸摩擦与争端频发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国际工程项目不按合同要求执行而遭到索赔、制造业产业出口没达到约定的要求标准而遭到退货、企业在技术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盲目引进技术导致与现有环境不兼容等问题屡见不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中外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在技术标准数据上的不对称。 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而言,使用什么样的标准至关重要。孙振宇举例说,最近刚刚通车的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木段,因巴方接受中国标准,所有大通道均由中国来设计、施工,完全按照中国标准来执行,项目进展特别顺利。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全接受中国标准,很多都是执行本国或者欧美的标准。 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电力部总监田磊谈道,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走出去”的项目越来越多。“一带一路”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标“走出去”,这类项目多落地在非洲、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整个项目体系按照中国体系执行,对国内企业来说这类项目的进展往往比较顺利。第二类是按照国际标准或者欧美标准执行,这类项目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困难或者贸易摩擦。事实上,对于国内工程承包企业而言,第二类项目也是很成熟的,但面对外国业主就会出现一些状况。其实,中国标准比较严格,甚至不低于欧美标准,出现状况主要在于国外业主对中国标准不了解甚至是有些误解。另外,中国企业更多看重硬实力“走出去”,中国的投资、项目工程、产品都“走出去”了,但是配套的软实力如何“走出去”,如何把中国的标准和体系输出到国外,通过对标、数据的对接进行国际融合仍然是摆在行业相关者面前的课题。 以专业化数据研究化解标准风险 柯永果认为,标准联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国际层面的合作和参与、国家间的互助互认,同时还需要汇集标准制定机构、研究机构、民间数据分析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国际经贸受制于标准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专业化数据研究、专业数据库建设,同时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提供一系列专业的基础数据服务。 田磊认为应做好对标工作,让项目总包方下属的二级、三级分包商将项目涉及的标准吃透。以电力行业为例,中国总包方视野的国际化程度高,对标准的理解较为透彻,但电力项目是系统性工程,下面二级、三级分包商涉及参与的公司有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分包商对标准的理解就没那么透彻了,此时理解这些标准需要“一把尺子”。 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去”规避标准的风险,让企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并最终持续地融入当地市场,去年国内唯一一个从事国际经贸标准化工作的协会国际经贸标准化促进会在京成立。据悉,国际经贸标准化促进会正在推出的“一带一路”沿线标准数据的平台首站开通了印尼站,未来国际经贸标准化促进会将对“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行业、重点国别、重点产业逐步陆续打开。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瓷砖相关 技术创新 技术标准 技术 标准化生产 标准 标准化 新标准 行业标准 ,本资讯的关键词:中国标准技术标准一带一路走出去落地 (【jishubiaozhun】更新:2018/5/30 4:43:18)
|